集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辅导讲座
【编者按】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、国资委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部署精神,扎实开展好我集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环节的工作,集团党委于4月11日下午在五一广场于山堂会议室举办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辅导讲座。邀请中共省委党校雷弯山教授为集团全体党员干部作题为《坚持群众观点
践行群众路线》的专题辅导讲座,雷弯山教授回顾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,从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当前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。现将雷弯山教授的演讲整理后刊登出来,供大家学习参考。
坚持群众观点 践行群众路线
党的群众路线是“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。”它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,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。
一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,决定了必须“一切为了群众”
(一)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追求
《共产党宣言》指出:“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,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,在那里,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。”党的十八大报告把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”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,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的发展的高度重视。
唯物史观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高价值的追求,要求我们必须“一切为了群众”,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摆在第一位。
(二)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群众利益
党为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建立,党为人民的富裕幸福而奋斗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,一直把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旗帜擎在手上。战争年代,集中体现在推翻“三座大山”,建立人民政权。和平年代,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、政治、文化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。
(三)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
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新变化,不仅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经济权益的实现,也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等各方面权益的实现;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,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
践行中要切实转变观念、摆正关系、增强党性。
二、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,决定了必须“一切依靠群众”
(一)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
唯物史观认为,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。人民群众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发展,是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,一切社会发展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,一切社会变革也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“一切依靠群众”。
(二)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
90年来,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、泣鬼神的壮丽史诗,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。第一件大事,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,实现了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。第二件大事,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,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。第三件大事,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,开创、坚持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
(三)依靠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
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,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。
三、执政党的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观点,决定了必须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
(一)执政党的地位是人民赋予的
唯物史观认为,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,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,但不是一劳永逸的,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自始至终接受人民的监督。对于执政党来说,人心向背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,如果人民不拥护、不支持,无论掌握多么强大的国家机器,最终都会被人民抛弃、失去执政地位。
(二)认识是辩证的发展过程
人的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,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,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。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,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,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事物。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这种形式,循环往复以至无穷,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,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,就必须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。
(三)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
1943年6月,毛泽东在《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》中指出:“凡属正确的领导,必须是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(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)集中起来(经过研究,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),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,化为群众的意见,使群众坚持下去,见之于行动,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。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,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。如此无限循环,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、更生动、更丰富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。”
(四)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
执政党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坚持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,才能保持自己的性质、宗旨和本色,保持先进性、纯洁性,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,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,实现长期执政。
四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,决定了必须“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”
(一)群众是真正的英雄
群众是英雄,实践出真知。毛泽东在《〈农村调查〉的序言和跋》中说: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,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,不了解这一点,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。”邓小平在谈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说:“我个人做了一点事,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。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,群众发明的,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,提出了方针政策。”
(二)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史
在战争年代,人民用“独轮车”把中国革命推向胜利;在建设时期,群众的创造,使古老的大地展现出一幅百年的新画卷。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“敢为天下先”,用“大包干”开启农村改革先声;广西宜山县合寨大队85户农民,以无记名投票方式,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,推动着改革开放这艘航船乘风破浪,勇往直前。
(三)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
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,深入做好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工作,虚心向群众学习,诚心接受群众监督,始终植根人民、造福人民,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始终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。同时,做好群众工作,要注意研究工作方法。
五、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只能由人民群众评判的观点,决定了必须“为民务实清廉”
(一)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
唯物史观认为,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,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,也是价值主体,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切执政实践都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。“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。”人民拥护不拥护、人民赞成不赞成、人民高兴不高兴、人民答应不答应,是全党想事情、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。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。
(二)领导者必须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
唯物史观关于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只能由人民群众评判的观点,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,切实做到“为民务实清廉”。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当主人、视人民群众为亲人,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、用权不谋一己之私,这样才能真正做到“为民务实清廉”,真正贯彻好群众路线。
(三)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
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,强调领导制度、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和长期性。今天,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,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,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、为人民幸福安康、为社会和谐稳定、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、更稳定、更管用的制度体系。这项工程极为宏大,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,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,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、取得总体效果。